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黄南州政府系统电子公文传输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时间:2024-06-16 21:12:23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715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黄南州政府系统电子公文传输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黄政办〔2008〕36号


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黄南州政府系统电子公文传输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县人民政府,州政府各委、办、局:
  《黄南州政府系统电子公文传输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州人民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八年六月四日
  
  
  
黄南州政府系统电子公文传输
管 理 暂 行 办 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 《电子公文传输管理办法 》和青海省政府《电子公文传输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为使州政府办公室和各地、各部门之间电子公文传输工作规范化,确保电子公文传输的安全有效,结合我州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各级行政机关的办公室是电子公文传输的管理机构,负责本机关电子公文传输的管理工作;技术服务部门是电子公文传输的技术保障机构,负责电子公文传输系统的技术保障工作。
  第三条 电子公文是指通过由州政府办公室统一配置的“黄南州电子公文传输系统 ”处理后形成的具有规范格式的公文的电子数据。
  第四条 电子公文传输是指电子公文的生成、发送和接收
过程。
  第五条 州政府办公室负责对电子公文传输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各地、各部门办公室主管本单位的电子公文传输工作。
  第六条 电子公文与相同内容的纸质公文具有同等法定效力。
  第二章 电子公文的传输
  第七条 电子公文传输在黄南州政府专网平台上进行。州政
府办公室按照系统命名规范统一为各地、各部门建立各自的公文
发送、接收专门用户。
  第八条 传输电子公文应当使用州政府办公室统一要求的软件和设备:
(一)电子公文传输系统 (统一配备);
(二)加密狗 (统一配备);
(三)彩色打印机 (自行购买)。
第九条  公文完成审核、签批手续后,应由负责录入、传输工作的部门将其通过 “黄南州电子公文传输系统 ”处理生成电子公文,经部门负责人核准后,通过黄南州政府专网发送至接收单位。
  第十条 电子公文发送后,发送单位应当在24小时内对所发电子公文的接收情况进行查询;对接收单位退回的电子公文应及时签收,发现问题应及时与接收单位联系。
  第十一条 接收电子公文的单位应当对公文的发送单位、公文的完整性和格式等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接收,对紧急公文应及时签收处理。对不能正常接收的电子公文,接收单位应及时与发送单位联系解决。
  第三章 电子印章的制发与管理
  第十二条 各地、各部门电子印章由州政府办公室统一制作、颁发,不得擅自制作使用。对电子印章的管理等同于实物印章。
  第十三条 各地、各部门办公室应指定专人负责保管和使用电子印章。
  第十四条 电子印章由指定人员在专用计算机上使用。
  第四章 安全保密
  第十五条 密级在机密 (包括机密 )以上的公文不得以电子公文的形式传输。
  第十六条 电子公文传输各环节必须严格保密,不得向无关人员透露操作程序或提供电子印章软盘等相关设备和软件。
  第十七条 电子公文传输系统用户密码口令应由使用单位定期更换。
  第十八条 用于电子公文传输的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应指定专人管理和维护。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存放电子公文的服务器或计算机,指定专人严格管理,未经电子公文传输部门负责人同意,不得删除和打印。
第二十条 电子公文的归档按照档案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各地、各部门在本地区或本系统内开展电子公文传输工作按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州政府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协查信息管理系统安装节点变更制度》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协查信息管理系统安装节点变更制度》的通知

国税函[2001]775号
国家税务总局
2001-10-2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
为确保金税工程的运行质量,加强对金税工程协查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同时适应各地机构改革的需要,总局制定了《协查信息管理系统安装节点变更制度》,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协查信息管理系统安装节点变更管理制度

附件:

第一条 为加强协查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确保协查系统与认证系统、稽核系统数据完整一致,巩固金税工程运行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协查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协查系统)安装在各级国家税务局、信息中心,由各级国家税务局稽查局使用、管理,由信息中心进行系统维护。本制度所称协查系统安装节点均为使用、管理的各级国家税务局稽查局。
第三条 协查系统安装节点变更(以下简称节点变更)由主管金税工程协查工作的业务部门(以下简称业务部门)向上一级业务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批同意后,由同级信息中心及上一级信息中心负责技术支持和实现。
第四条 节点变更实行逐级审批制度,各级税务机关没有上一级税务机关的书面批准,不得自行拆装协查系统。
第五条 节点变更由上一级税务机关主管金税工程协查系统的 稽查部门负责审核,并会签同级信息中心,以本级税务机关名义批复。
第六条 节点变更的同时,必须报送所有上级(地市级,省级,直至总局)稽查部门和 信息中心备案。备案内容包括:
(一)上一级税务机关的批复;
(二)节点变更税务机关的申请,具体内容有新旧节点名称、代码、IP地址(只抱信息中心)、联系人和联系电话;
(三)节点变更的年月日。
第七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内务部、公安部、粮食部、劳动部、商业部关于解决民政部门领导的安置场所收容人员的户口、物资供应等问题的联合通知

内务部 公安部 粮食部 等


内务部、公安部、粮食部、劳动部、商业部关于解决民政部门领导的安置场所收容人员的户口、物资供应等问题的联合通知
内务部、公安部、粮食部、劳动部、商业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公安、粮食、劳动、商业厅(局):
目前社会上有一些长期流浪的人员,在全国各地到处游荡,乞讨偷摸,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和社会主义建设。为了支援农业生产,维护社会秩序,各地民政部门已办了一些安置场所(包括农场、儿童教养院以及其他安置单位),收容了一些人。根据目前情况看来,还得筹办一些农场和其他
安置场所继续收容安置。要做好这项收容安置工作,真正使这些人稳定下来,不再流浪,需要有关部门共同协作,采取必要措施。现对解决收容安置长期流浪人员的户口、物资供应等问题,作如下通知:
一、民政部门对于需要收容安置的长期流浪人员,主要应该面向农村,送农村的安置场所安置;少数无依无靠、无家可归,长期流浪在城镇现在又不能送农村安置的,可以安置在城镇或近效区的安置场所。
二、安置场所收容的长期流浪人员,凡是流浪时间在半年以上、情况已经审查清楚给予安置的,当地公安机关应当给予落户(正式户口)。其中原来有户口的,可以由当地公安机关通知原户口所在地办理迁移手续(或者回信说明户口已经注销);原来没有户口的,可以由安置场所或者民政
部门出具证明,向当地公安机关申报。对于安置以后经过一定时期的劳动和教育,改变游惰习气,需要处理的长期流浪人员,要在安置出路落实以后,再办理转移户口手续。
三、农场安置长期流浪人员需要的口粮,有条件的农场要力争生产自给;确实不能自给、需要国家补贴粮食的,可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当地同类型国营农场口粮标准加以规定,纳入地方粮食统销指标之内。安置在儿童教养院和其他社会福利事业单位的残老和儿童,由当地粮食
部门按照城镇居民的口粮标准供给。
四、安置场所安置长期流浪人员需要的生活日用品和副食品(包括棉布、鞋、 食油等等);商业部门可以按照当地规定的标准供应,需用劳保用品的, 应按劳动部门和安置单位的原有规定办理。
以上通知,希研究执行。



1963年3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