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西安市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

时间:2024-06-30 23:11:50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240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西安市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

陕西省西安市人民政府


西安市人民政府令第81号


  《西安市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已经2008年8月25日市人民政府第5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10月10日起施行。

                                                                     市长 陈宝根

二○○八年九月十日




西安市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和《陕西省文物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产,是指汉长安城遗址、鸠摩罗什舍利塔、大明宫遗址、兴庆宫遗址、天坛遗址、西市遗址、明德门遗址、延平门遗址、含光门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大秦寺塔和清真大寺等不可移动文物以及其他与丝绸之路有关的不可移动文物。
  第三条 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应当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正确处理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关系,确保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第四条 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是本市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
  区县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
  其他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相关的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保护工作。
  第五条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加强对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六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有依法保护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产的义务,并有权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进行制止、检举和控告。
  第七条 对在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相关管理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第八条 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产不得转让、抵押。建立博物馆、保管所或者辟为参观游览场所的,不得作为企业资产经营。
  第九条 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以省人民政府公布的范围为准。
  第十条 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内设置保护标志和界碑,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移动和破坏。
  保护标志、界碑损坏的,应当及时修复。
  第十一条 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利用详细规划由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会同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编制,报本级人民政府及上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后实施。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十二条 市级相关部门、区县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产周边环境的治理,对不符合保护要求和有碍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产环境风貌的单位、村庄及其他建筑物、构筑物,应当进行改造或者拆迁,拆迁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安置补偿。
  第十三条 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根据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产抢救、修缮、安全设施建设等需要向市人民政府申请专项经费。
  第十四条 经依法批准,尚未对外开放的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产可以建立博物馆、遗址公园或者辟为参观游览场所,展示历史和文物风貌。
  第十五条 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产管理机构应当针对人为破坏和自然灾害制定各类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十六条 发生危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产安全的突发事件时,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产管理机构应当立即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同时向市人民政府和省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第十七条 在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在文物和保护标志上刻划、涂画、张贴;
  (二)排放污水、挖掘取土取石、修建坟墓、堆放垃圾和其他可能损害文物安全的行为;
  (三)存储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
  (四)设置户外广告设施,修建人造景点和其他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无关的工程;
  (五)其他危害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产的行为。
  第十八条 在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范围内实施下列文物保护工程,应当制定文物保护工程方案,并按照有关规定履行报批手续:
  (一)新建、改建、扩建文物保护设施;
  (二)实施修缮、保养文物工程;
  (三)铺设通讯、供电、供水、排水等管线;
  (四)设置防火、防雷、防盗设施和修建防洪工程;
  (五)其他文物保护的建设工程。
  第十九条 在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与保护无关的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因特殊情况确需进行的,应当保证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产的安全,并依法履行审批手续。
  第二十条 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建设污染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产及其环境的设施,不得进行可能影响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产安全及其环境的活动。对已有的污染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产及其环境的设施,应当限期治理。
  第二十一条 在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产的建设控制地带内的建设工程,不得破坏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风貌;工程设计方案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经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后,报有关部门批准。
  第二十二条 在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产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工程建设前,建设单位应当报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组织考古调查、勘探、发掘,所需费用列入建设工程预算。建设工程的风格、色调和高度应当与不可移动文物的历史风貌和周边环境相协调。
  第二十三条 确需利用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产拍摄电影、电视、广告和其他音像资料或者举办大型活动的,拍摄单位或者举办者应当制定文物和环境保护方案,按照审批权限,报相应的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拍摄单位和举办者的活动进行监督。
  第二十四条 在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范围内的文物遗迹应当实施原址保护;发现、出土的文物,应当交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或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文物收藏单位收藏。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第二十六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8年10月10日起施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关于修改2002年6月7日在圣彼得堡(俄罗斯联邦)签署的〈上海合作组织宪章〉的议定书》的决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关于修改2002年6月7日在圣彼得堡(俄罗斯联邦)签署的〈上海合作组织宪章〉的议定书》的决定
(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决定:批准国家主席胡锦涛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于2006年6月15日在上海签署的《关于修改2002年6月7日在圣彼得堡(俄罗斯联邦)签署的〈上海合作组织宪章〉的议定书》。




关于印发《扬州市机关双拥(国教)工作规范》的通知

江苏省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扬府办发〔2006〕87号



关于印发《扬州市机关双拥(国教)工作规范》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
现将《扬州市机关双拥(国教)工作规范》印发给你们,望http://www.yangzhou.gov.cn/gb/zwgk/zfwj/2006-09/1158134432.shtml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二OO六年九月五日



扬州市机关双拥(国教)工作规范

为了贯彻全国双拥工作会议提出的双拥(国教)工作要“进企业、进乡村、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连队”的要求,现对机关双拥(国教)工作进行如下规范。
一、 深入开展国防教育
1、认真贯彻国家《国防教育法》和《扬州市〈国防教育法〉实施细则》。结合本机关职能,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有针对性地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双拥传统为内容的国防教育,把平时与战时、稳定与发展、经济与国防等工作结合起来,强化机关人员的国防意识,形成关心支持国防建设的良好氛围。
2、把国防教育纳入机关教育计划。根据机关工作性质和特点,将国防教育作为机关党课、政治学习内容,开展国防教育专题讲座,抓好不同时段、不同内容的国防教育。机关公共橱窗要利用八一、国教日、双拥活动月等时机,集中宣传国防教育。发布公益广告时,国防教育内容要占10%左右。
3、抓好每年国教日活动。要积极参加每年的国教日活动,运用专题报告会、读书演讲、军营一日、国防知识竞赛、参观革命纪念地等形式,对干部、群众进行国防教育,使机关人员居安思危、警钟长鸣。
4、要把《国防教育法》列入本机关普法计划,提高机关人员对《国防教育法》的认知程度。利用机关现有载体或媒介,开辟国防教育专题或专栏,明确专人分管。指导所属基层单位开展国防普法工作,不断扩大《国防教育法》的普及面。
二、抓好各项双拥政策落实
5、认真落实双拥政策。依据国家、省、市国防法规和双拥政策规定,结合本机关实际,积极承担双拥义务,规范双拥行为。
6、优待机关内部双拥对象。加强对机关的军嫂技能培训,一般不待岗;探亲时,优先安排,给足假期,工资、福利、奖金不变,差旅费报销,调级不受影响。落实市政府[2001]33号文件《关于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实施办法》的规定,保障伤残军人和其他重点优抚对象医疗费用。八一、春节走访军烈属,帮助分忧解难。军人立功评优,要给家庭兑现军功奖或优秀士兵奖。
7、完成上级下达的双拥任务。热情接收转业干部到本机关工作,并重视作用发挥。支持所属基层单位对接收的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并帮助创造宽松的就业环境。吸纳有求职愿望的随军家属到所属基层单位就业,尽可能对口。积极执行征兵政策,动员本机关适龄青年报名应征。
8、双拥(国教)工作纳入机关行业管理。对涉及本机关职能的各种双拥优待承诺、国防教育义务,列入行业年检范围,写进承包合同,制订奖惩措施。凡未履行优待承诺和国防教育义务的,应予限期整改。
9、及时妥善处理优抚对象涉法问题。本机关双拥(国教)组织要引导本机关优抚对象学法、守法、懂法、用法,不断提高法律意识,并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优抚对象发生涉法问题,本机关分管双拥(国教)的领导要主动介入,控制事态,积极调解;对进入诉讼的,坚持实体平等、程序优先,努力帮助进入法律援助渠道,维护其合法权益。
10、引导双拥优待对象履行拥政爱民义务。要组织本机关双拥优待对象广泛开展“五好四自”(遵纪守法好、家庭道德好、勤劳致富好、和睦邻里好、支持国防好,自律、自爱、自重、自强)活动。引导双拥优待对象运用法律进行自我约束,规范言行,自觉遵守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关心国防建设,正确对待利益调整,密切群众关系,珍惜光荣历史,争创光荣业绩,建设光荣家庭。
三、积极支持部队建设
11、关心部队现代化建设。围绕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配合部队完成执勤训练等任务,利用本机关的优势,协助部队改善装备、训练和生活条件。
12、与驻地部队开展结对共建。组织机关和下属单位与驻军开展军民共建,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抵制封建迷信腐朽思想的影响,向部队官兵学习,加强机关人员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建设。
13、共管共育本机关军人。保持和本机关军人书信联系,鼓励本机关军人立志军营建功立业。引导本机关军人面向市场,学习“两用专长”,激励本机关军人成为既能上战场、又能闯市场的复合型人才。
14、配合部队抓好军事演习。部队演习,涉及到本机关的人、财、物,要大力支持,积极提供。要广泛开展支前助后活动,对本机关参演预任官兵家庭,要成立帮扶小组,帮助家庭解决参演期间遇到的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在演习过程中,要认真落实上级下达的慰问任务,从经费等方面提供支持,并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项慰问活动。
四、加强双拥(国教)组织领导
15、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军民为本、与时俱进、双向奉献、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原则,坚持年有计划,季有安排,月有任务,节有走访。结合本机关业务,从日常做起,贯穿本机关各个方面,推动双拥(国教)与本机关工作协调开展。
16、健全领导小组。双拥领导小组和国防教育领导小组合并建立,由机关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业务处室负责人为成员。人员变动,适时调整。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每年不低于两次,每次都要有记录。机关主要负责同志要支持双拥(国教)工作,帮助解决双拥(国教)活动中遇到的经费等问题。每个成员要将兼职尽责情况纳入年终述职内容。
17、落实工作责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可与有关处室合署,主任、副主任和相关人员均为兼职。坚持每月碰头制度,抓好日常活动的开展。双拥(国教)办组织网络和职能、人员职责分工、规章制度、创建规划、政策规定等存储于电脑或上墙。
18、建立联络员制度。要确定本机关一名科级干部担任双拥(国教)联络员,负责双拥(国教)工作的上传下达、年终情况总结、平时活动信息搜集和报送;按时参加上级联络员会议,通报本机关双拥(国教)进展情况;向机关分管领导汇报不同时段的双拥(国教)工作会议要求,提出意见和建议;抓好本机关双拥(国教)资料完善归档。
19、建立机关分管领导双拥(国教)联系点制度。要选择一个下属单位作为双拥(国教)联系点,结合平时工作,经常听取情况汇报,适时加以指导,推动本机关双拥(国教)工作广泛开展和各项任务落实。